首页 > 美文 / 正文
社會即将分層,你将會在第幾層?你的孩子将會在第幾層?
文/十二
1、讀書真的越來越沒用嗎?
社會即将分層,階層會越來越固化,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論調的文章了,爲什麽還想寫寫,是源于春節的見聞。
春節回去,聽到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說,現在高二,但他爸爸已經直接了當的跟他說:畢業了就去讀職業技術學校,家裏還有一個妹妹,沒錢供他讀大學,早點出來賺錢,說他不是讀書的料。
社會即将分層,你将會在第幾層?你的孩子将會在第幾層?
我問他:你成績不好嗎?他說:還不錯。我說,那你爲什麽不考大學。他回答說:反正我也不是很喜歡讀書。
就我所知,他家并不是農村貧困家庭,家境在小城市也屬于小康。
我奶奶當年大字不識一個,卻都知道:隻有讀書才能跳出寒門,隻要孩子想讀,絕對節衣縮食的支持。可現在的底層人,卻越來越支持“讀書無用”,大學愛讀不讀,沒錢就别讀了。
他們看到的世界無非是:
1、現在的大學,考上了也不包分配工作,多的是讀完大學找不到工作的,讀了浪費錢。
2、多的是鄉村土豪、領導,沒讀大學,不照樣有錢有勢。
3、眼下馬上不用負擔孩子的學費,還可以多一個賺錢補貼家裏的勞動力。
然而,讀書真的越來越沒用嗎?
杖唬@每一條,都是他們眼前每天都會看到的真實現狀。
但他們根本看不到:以前讀書考上大學可能意味着階層的立馬提升,可以有一份鐵飯碗的工作。
的确,現在讀大學已經不能立即擺脫寒門狀況,但如果你不讀書,你可能連進入新階層的門票都沒有。
不要說你自己,你的後代隻會離的更加遙遠。
2、讀書,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社交圈層
BBC曾經有一部紀錄片,它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,從7歲開始一直跟蹤記錄到56歲。
從7歲開始,這些孩子的生活狀态已然截然不同。出身上流社會的孩子,已經開始閱讀《金融時報》,開始樹立未來的目标,進入父輩讀的私立高中和世界頂級大學。到了10幾歲的時候,他們已經開始有獨立穩定的價值觀,甚至已經在做未來進入政壇的準備。
而貧民出生的孩子,7歲的目标是“吃飽飯、少罰站、少被打”,他們的生活遠離書本、媒體,完全不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麽,理想是成爲泥瓦工、司機、馴馬師,除了出賣勞動力,完全不知道以後還可以靠何稚?
這是什麽?這就是階層。
這就是已經發生的階層固化。
你可以從一個孩子讀什麽書,讀什麽學校,判斷出他的父母來自于哪個階層。
我身邊原本決定讓孩子讀普通幼兒園的媽媽,最後決定讀貴族幼兒園,我問她爲什麽?
她說,因爲她在兩個幼兒園,看到了兩撥狀态完全不同的媽媽。
她說,我選的不是幼兒園,我選的是,我兒子和什麽人做同學。
前幾年,媒體痛批田樸珺,稱國内某些MBA成爲了假名媛們進入上流社會的門檻。那是因爲,放到十年前、二十年前,一個農村出生的姑娘,隻要容貌姣好,有一點眼光,跑到城市裏打工,很容易就能嫁一個小老板,甚至是富豪,改變一個家族的經濟狀況。
但現在呢?恐怕已經很難看到了。
未來,隻憑一點小聰明和美貌就能過上好生活?恐怕更難。
亦舒說:學曆是女人最好的嫁妝。
一個讀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子,未必比一個18歲就出來打工做美容的女孩子賺的更多。但她們來往交際的,絕對是完全不同的人。
她們的孩子,未來所接受的教育,所在的圈層,也一定完全不同。
3、讀書,讀的不是知識,而是避免被時代淘汰
談圈層,似乎太殘酷。那麽,我們來談談工具将會如何改變世界。
前幾天一個做珠寶的朋友跟我說,現在的3D打印技術日趨成熟,未來将會淘汰現在還拿着高工資的模具工人。
《乘風破浪》裏父親阿正,給自己妻兒留下的财産,是一大堆的bb機,怎麽會知道,不過三五年,手機的普及,将會讓所有和BB機有關的行業全部倒閉。
人工智能将會在未來20年淘汰很多行業。不要說未來,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,已經讓原本利潤率極高的實體商業在這一兩年來的利潤率急劇下降,甚至難以維系。
所以,讀不讀書,已經不隻是現在你能賺多少錢的問題,而是未來你還能不能保住飯碗的問題。
因爲機器穩定,沒有情緒問題,不需要管理,還很智能,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。
一個人想要自己更值錢,必須要依靠更多的跨界知識,能夠處理更複雜的事情。比如現在很多金融、設計、教育行業的朋友都來做自媒體了,人人都在研究如何寫作。
我前幾天遇到過一個朋友,他在十年内轉型跨界媒體、投行、影視三個行業,但他大學是中文系,他說每個轉型都伴随着艱難痛苦的學習過程,這在我們父母那一代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隻有這樣的人,未來才是最值錢的。
他們的成長,是幾何倍數型的,所以才能跑赢通脹、跑赢房價。
我身邊許多已經不用再爲錢工作的朋友,根本沒有過上許多人以爲的清閑生活,而是花更多時間來學習、閱讀,甚至計劃着讀新的課程。
我問他爲什麽?他說,世界變得太快,前年去年還在賺錢的行業,今年就不行了。不學習,出去和朋友吃頓飯,都聽不懂他們聊的内容了。
讀書,讀的不是知識,而是獲取新的思維,了解新的世界規則。
如果你以爲,讀不讀書,是内在充實豐富的區别,是文藝和非文藝的區别,那就toosimple了。
很多已經當了媽媽的女性,都已經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,但令她們失望的是,此時她們才深刻發現,自己嫁了一個目光短湣⒉凰歼M取的先生,而這個男人背後的家族,比他們更爲懶惰、狹窄,不僅不能幫助她們提升,反而成爲了前進的最大阻礙。
我相信,這其實是很多現代女性,在獨立意識覺醒之後,最終選擇離婚的真正原因,她們不想讓自己和孩子繼續過着爛泥一樣的生活,對未來毫無計劃、得過且過。
不讀書,未來面對的現狀,一定是——被時代淘汰。
4、越學習,越了解世界,安全感越強
作爲一個女作家,或者是許多人認爲的情感女作家,我想,我是爲數不多堅持鼓勵讀者堅持學習、保持對世界好奇的作者,我不願意讓公刑柮刻於际?“什麽樣的女人婚姻更幸福”“怎麽讓男人對你死心塌地”“怎麽面對男人出軌”類似這種的文章。
因爲我自己十多年來,維持生活不斷向上的最大動力,源自于——我對世界認知的不斷提升,更來自于我豐富的知識結構。
從這其中獲得的安全感和幸福觀,遠超越其它東西。
這不是愛上一個對的人就能給予你的。
學習能給予一個人強大的自信,你會發現,自己能掌控住的越來越多。不管是你的外在,還是内在。不管是你的情商,還是智商。
原來這些都不是命中注定的,而是可以後天改造的。
不管對于男人,還是女人,這都是一個壓力巨大的時代。
這個壓力,從表面上看,來自于房價、來自于人們欲望的不斷升級。
但從根本上,其實來自于時代實在變得太快。
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怎麽樣,未來我們到底能抓住多少。
你隻有靠好奇心和學習,拼出世界更完整更真實的樣子。
對于未來的焦慮感、不确定感,讓許多人最終選擇了逃離,離開大城市,來到步調緩慢的小城市,但二十年後,他們的孩子,恐怕會一如當年的他們那樣,奮不顧身的逃離小城市,來到更繁華、更多機會、更有可能實現理想的大城市。
那個時候,當他們面對更巨大的壓力、體會到更多格格不入的時候,他們會不會埋怨父母,爲什麽你們當初要回來?就像《東京女子圖鑒》裏的女主角,内心抱怨東京出身的媽媽爲什麽要嫁到小城市。
階層固化固然殘忍可怕,這意味着一個人沖破階層,實現理想的幾率越來越小。
但我相信,這世界總有一些人,可以超越自己的家庭、出身、成長,掙脫所有束縛,掌握到世界咝械男乱巹t,變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。
而努力學習、好好讀書、終身學習的意義,是即便不那麽成功,但你的幸福感、你對未來的确定感也将高于大部分普通人。
而這些,一定會遺傳給你的後代。
終身學習,這是我對自己的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。
最後,我想給每一個還在努力往前奔跑的人點贊。
其實每一天的生活,都是無數次和現實的殘酷搏擊。但你不努力,你都不知道自己最後能跑到最高的位置在哪裏。
在城市完成最後的擴張,在新的行業逐漸穩定之前,這恐怕是我們這代人可以改變自己命咦钺岬臋C會。
作者簡介:十二,一個女作家(年齡顔值保密)。出過幾本書,百萬讀者放在枕邊閱讀。她是最溫暖的閨蜜,也是最犀利的導師,帶你穿越最迷茫的那段人生。新書《貪心的女人更好命》正在熱賣中。
社会即将分层,你将会在第几层?你的孩子将会在第几层?
文/十二
1、读书真的越来越没用吗?
社会即将分层,阶层会越来越固化,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论调的文章了,为什么还想写写,是源于春节的见闻。
春节回去,听到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说,现在高二,但他爸爸已经直接了当的跟他说:毕业了就去读职业技术学校,家里还有一个妹妹,没钱供他读大学,早点出来赚钱,说他不是读书的料。
社会即将分层,你将会在第几层?你的孩子将会在第几层?
我问他:你成绩不好吗?他说:还不错。我说,那你为什么不考大学。他回答说:反正我也不是很喜欢读书。
就我所知,他家并不是农村贫困家庭,家境在小城市也属于小康。
我奶奶当年大字不识一个,却都知道:只有读书才能跳出寒门,只要孩子想读,绝对节衣缩食的支持。可现在的底层人,却越来越支持“读书无用”,大学爱读不读,没钱就别读了。
他们看到的世界无非是:
1、现在的大学,考上了也不包分配工作,多的是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的,读了浪费钱。
2、多的是乡村土豪、领导,没读大学,不照样有钱有势。
3、眼下马上不用负担孩子的学费,还可以多一个赚钱补贴家里的劳动力。
然而,读书真的越来越没用吗?
诚然,这每一条,都是他们眼前每天都会看到的真实现状。
但他们根本看不到:以前读书考上大学可能意味着阶层的立马提升,可以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。
的确,现在读大学已经不能立即摆脱寒门状况,但如果你不读书,你可能连进入新阶层的门票都没有。
不要说你自己,你的后代只会离的更加遥远。
2、读书,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社交圈层
BBC曾经有一部纪录片,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,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记录到56岁。
从7岁开始,这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已然截然不同。出身上流社会的孩子,已经开始阅读《金融时报》,开始树立未来的目标,进入父辈读的私立高中和世界顶级大学。到了10几岁的时候,他们已经开始有独立稳定的价值观,甚至已经在做未来进入政坛的准备。
而贫民出生的孩子,7岁的目标是“吃饱饭、少罚站、少被打”,他们的生活远离书本、媒体,完全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,理想是成为泥瓦工、司机、驯马师,除了出卖劳动力,完全不知道以后还可以靠何谋生。
这是什么?这就是阶层。
这就是已经发生的阶层固化。
你可以从一个孩子读什么书,读什么学校,判断出他的父母来自于哪个阶层。
我身边原本决定让孩子读普通幼儿园的妈妈,最后决定读贵族幼儿园,我问她为什么?
她说,因为她在两个幼儿园,看到了两拨状态完全不同的妈妈。
她说,我选的不是幼儿园,我选的是,我儿子和什么人做同学。
前几年,媒体痛批田朴珺,称国内某些MBA成为了假名媛们进入上流社会的门槛。那是因为,放到十年前、二十年前,一个农村出生的姑娘,只要容貌姣好,有一点眼光,跑到城市里打工,很容易就能嫁一个小老板,甚至是富豪,改变一个家族的经济状况。
但现在呢?恐怕已经很难看到了。
未来,只凭一点小聪明和美貌就能过上好生活?恐怕更难。
亦舒说:学历是女人最好的嫁妆。
一个读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,未必比一个18岁就出来打工做美容的女孩子赚的更多。但她们来往交际的,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人。
她们的孩子,未来所接受的教育,所在的圈层,也一定完全不同。
3、读书,读的不是知识,而是避免被时代淘汰
谈圈层,似乎太残酷。那么,我们来谈谈工具将会如何改变世界。
前几天一个做珠宝的朋友跟我说,现在的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,未来将会淘汰现在还拿着高工资的模具工人。
《乘风破浪》里父亲阿正,给自己妻儿留下的财产,是一大堆的bb机,怎么会知道,不过三五年,手机的普及,将会让所有和BB机有关的行业全部倒闭。
人工智能将会在未来20年淘汰很多行业。不要说未来,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已经让原本利润率极高的实体商业在这一两年来的利润率急剧下降,甚至难以维系。
所以,读不读书,已经不只是现在你能赚多少钱的问题,而是未来你还能不能保住饭碗的问题。
因为机器稳定,没有情绪问题,不需要管理,还很智能,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。
一个人想要自己更值钱,必须要依靠更多的跨界知识,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事情。比如现在很多金融、设计、教育行业的朋友都来做自媒体了,人人都在研究如何写作。
我前几天遇到过一个朋友,他在十年内转型跨界媒体、投行、影视三个行业,但他大学是中文系,他说每个转型都伴随着艰难痛苦的学习过程,这在我们父母那一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只有这样的人,未来才是最值钱的。
他们的成长,是几何倍数型的,所以才能跑赢通胀、跑赢房价。
我身边许多已经不用再为钱工作的朋友,根本没有过上许多人以为的清闲生活,而是花更多时间来学习、阅读,甚至计划着读新的课程。
我问他为什么?他说,世界变得太快,前年去年还在赚钱的行业,今年就不行了。不学习,出去和朋友吃顿饭,都听不懂他们聊的内容了。
读书,读的不是知识,而是获取新的思维,了解新的世界规则。
如果你以为,读不读书,是内在充实丰富的区别,是文艺和非文艺的区别,那就toosimple了。
很多已经当了妈妈的女性,都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,但令她们失望的是,此时她们才深刻发现,自己嫁了一个目光短浅、不思进取的先生,而这个男人背后的家族,比他们更为懒惰、狭窄,不仅不能帮助她们提升,反而成为了前进的最大阻碍。
我相信,这其实是很多现代女性,在独立意识觉醒之后,最终选择离婚的真正原因,她们不想让自己和孩子继续过着烂泥一样的生活,对未来毫无计划、得过且过。
不读书,未来面对的现状,一定是——被时代淘汰。
4、越学习,越了解世界,安全感越强
作为一个女作家,或者是许多人认为的情感女作家,我想,我是为数不多坚持鼓励读者坚持学习、保持对世界好奇的作者,我不愿意让公众号每天都是“什么样的女人婚姻更幸福”“怎么让男人对你死心塌地”“怎么面对男人出轨”类似这种的文章。
因为我自己十多年来,维持生活不断向上的最大动力,源自于——我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,更来自于我丰富的知识结构。
从这其中获得的安全感和幸福观,远超越其它东西。
这不是爱上一个对的人就能给予你的。
学习能给予一个人强大的自信,你会发现,自己能掌控住的越来越多。不管是你的外在,还是内在。不管是你的情商,还是智商。
原来这些都不是命中注定的,而是可以后天改造的。
不管对于男人,还是女人,这都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。
这个压力,从表面上看,来自于房价、来自于人们欲望的不断升级。
但从根本上,其实来自于时代实在变得太快。
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怎么样,未来我们到底能抓住多少。
你只有靠好奇心和学习,拼出世界更完整更真实的样子。
对于未来的焦虑感、不确定感,让许多人最终选择了逃离,离开大城市,来到步调缓慢的小城市,但二十年后,他们的孩子,恐怕会一如当年的他们那样,奋不顾身的逃离小城市,来到更繁华、更多机会、更有可能实现理想的大城市。
那个时候,当他们面对更巨大的压力、体会到更多格格不入的时候,他们会不会埋怨父母,为什么你们当初要回来?就像《东京女子图鉴》里的女主角,内心抱怨东京出身的妈妈为什么要嫁到小城市。
阶层固化固然残忍可怕,这意味着一个人冲破阶层,实现理想的几率越来越小。
但我相信,这世界总有一些人,可以超越自己的家庭、出身、成长,挣脱所有束缚,掌握到世界运行的新规则,变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。
而努力学习、好好读书、终身学习的意义,是即便不那么成功,但你的幸福感、你对未来的确定感也将高于大部分普通人。
而这些,一定会遗传给你的后代。
终身学习,这是我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。
最后,我想给每一个还在努力往前奔跑的人点赞。
其实每一天的生活,都是无数次和现实的残酷搏击。但你不努力,你都不知道自己最后能跑到最高的位置在哪里。
在城市完成最后的扩张,在新的行业逐渐稳定之前,这恐怕是我们这代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最后的机会。
作者简介:十二,一个女作家(年龄颜值保密)。出过几本书,百万读者放在枕边阅读。她是最温暖的闺蜜,也是最犀利的导师,带你穿越最迷茫的那段人生。新书《贪心的女人更好命》正在热卖中。
- 上一篇:原来,爱是一场宿醉不醒的痴迷
- 下一篇:几度相思,一曲闲愁
- 标签列表